【本文由 DeepSeek 辅助完成】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AI 已经成为我的得力助手。经过长期实践,我总结出一套高效使用 AI 的方法论,现在分享给大家。
开发场景的 AI 应用
对于开发者来说,AI 工具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在遇到技术问题时,我会优先使用 Github Copilot Chat 这类专业工具来咨询问题,比如复杂的 SQL 查询语句或不熟悉的库的使用方法。相比通用聊天助手,这类针对开发场景优化的工具给出的建议更加精准。
代码补全方面,GitHub Copilot 是我的主力工具。我习惯将它的智能补全与 IDE 传统提示相结合,形成”AI+传统”的混合工作流,这样既能获得 AI 的创新建议,又能确保代码规范性。
当需要进行项目级别的修改时,比如实现新需求或重构代码,我会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工具。在 IDE 内进行多文件编辑时使用 Github Copilot Edit 功能,如果是在网页端修改 Github 项目,则会考虑是用 Copilot Workspace(示例 PR)。
通用场景的 AI 助手
处理日常信息时,我主要使用腾讯元宝和 Deepseek 这两个工具。腾讯元宝的特色在于可以检索公众号资源,并且支持在混元和 DeepSeek 模型间切换。需要注意的是,国内 AI 助手有时无法直接解析海外链接内容,这时我会先用 Jina AI Reader 将页面转为 Markdown 格式再处理。
内容创作方面,我采取多工具协同策略。通常会让腾讯元宝、ChatGPT 和 DeepSeek 分别生成内容,然后综合各家之长。这种”集思广益”的方式往往能产生更优质的内容。
垂直领域的专业工具
不同专业领域都有对应的 AI 工具利器:
- 翻译工作首选 DeepL,它在专业术语处理上表现突出
- 图片生成推荐即梦,支持对单张图片进行迭代编辑
- 办公场景下腾讯文档 AI 助手的思维导图和 PPT 生成功能很实用
- 浏览器插件 Monica 可以即时分析网页内容
- 需要制作手绘风格图表时,Excalidraw AI 是不二之选
- 将网页转为 Markdown 文档,Jina AI Reader 能完美保留原始排版结构
联网搜索的注意事项
虽然 AI 的联网搜索功能很方便,但需要特别注意信息质量。不同平台的内容倾向性明显:腾讯元宝侧重公众号,百度偏向百家号,豆包则连接抖音内容。这些平台普遍存在软文泛滥、信息真实性存疑的问题。
我的经验是:只在查询时效性内容(如新闻政策、赛事结果)时开启联网搜索,对于常识或理论概念则直接使用 AI 的本地知识库。遇到重要问题或回答比较模糊的情形,我都会进行三步验证:交叉比对多个信源、人工核查引用出处、标记存疑内容。
深度思考模式的使用技巧
AI 的深度思考模式适合处理复杂问题,但需要合理使用。我的做法是:日常问答用常规模式快速响应,遇到需要深入分析的问题才启用深度思考,同时会设置超时限制。当发现 AI 开始循环重复论点或明显偏题时,我会立即手动终止,避免无谓的时间浪费。
保持批判性思维
使用 AI 时必须保持独立思考能力。我的做法是:一是横向对比不同 AI 的输出结果,二是用 Wikipedia 等权威来源验证关键信息。记住,AI 的观点仅供参考,不能全盘接受。
发现新工具的途径
想要持续了解 AI 领域的新动态,我定期浏览这些资源:
- AI 工具集(ai-bot.cn/blog)及时发布最新 AI 资讯
- Best Blogs(bestblogs.dev)聚合多个优质信息源
- 技术爱好者可以在 HuggingFace Spaces 上体验各种开源模型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工具和方法,AI 已经成为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智能伙伴。希望这些经验对你也有所帮助。